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城市展示―――紹興市紹興模式―――民營經濟發展的先發優勢□紹興市人民政府2008年02月27日 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紹興民營經濟得到迅速發展,經過自我積累和滾動發展,依托體制先發優勢,不僅迅速實現資本的原始積累,而且已成為紹興市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截至2006年底,全市登記在冊的個體工商戶183330戶、私營企業35239家,個體私營企業總注冊資本(金)6710802萬元,從業人員767313人,全年實現總產值39866319萬元;集體(聯營、股份合作制)企業9261家。民營企業在全市企業總數中所占比重達到95%以上,上繳稅金占到85%以上,民營經濟總量占全市國民生產總值的90%以上。 紹興民營經濟的發展現狀 1992年,在鄧小平南巡講話的鼓舞下,紹興市民營經濟發展進入了黃金時期。黨的十五大確立了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地位以后,紹興市提出放心、放手、放開、放膽“四放”要求和不限發展比例、不限發展速度、不限經營方式、不限經營規模的“四不限”原則,這些方針政策的出臺,使紹興民營經濟迅速駛入了發展快車道,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地位作用明顯增強,成為全市國民經濟最具活動力的增長點,并形成了獨特的優勢。 機制上的活力優勢 紹興民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發展模式―――“紹興模式”,即“鄉鎮基礎、民營機制、市場經濟”?!敖B興模式”是對“溫州模式”和“蘇南模式”的兼容并蓄,“溫州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個體為主、私營機制、市場經濟”;“蘇南模式”的特征是“鄉鎮基礎、集體機制、外向經濟”。而“紹興模式”既具有蘇南民營經濟的區域集約性優勢,又兼容了溫州民營經濟高度靈活的市場機制優勢,從而形成了這樣一種復合型發展模式。正是這種獨特的發展模式,為紹興民營經濟的持續、穩健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并越來越迸發出迷人的魅力。 行業的群體優勢 紹興民營經濟主要集中在以紡織、服裝等輕工行業為代表的制造業。全市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工業總產值中制造業所占比重達到98.4%,其中,大紡織業(織造、化纖、服裝)、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設備制造業三大行業總產值占全部民營企業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分別為46.6%、7.5%、14.4%,三大行業所占比重共計68.5%。產業的集聚發展,形成了十分明顯的規模效應和產業優勢,從而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使紹興多種工業產品市場占有率居全國第一,不少行業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有較大的影響力。 骨干企業的帶動優勢 經過20多年的發展,紹興民營企業中已涌現出了一大批具有規模大、實力強、行業領先優勢明顯的骨干企業,成為紹興民營企業中的“排頭兵”,引領著紹興市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2006年,全市工業企業中有6家民營企業銷售收入超50億元,其中超80億元的2家;全國500強民營企業中,紹興市占了44家;2006年度浙江省百強民營企業排序中,紹興市占了30席。到目前為止,全市已有29家企業在境內外上市,其中民營企業占了25家;擁有中國馳名商標54件,其中民營企業占了48件;擁有中國名牌產品61只,其中民營企業占了54只。 產業上的集聚優勢 紹興市把培育發展區域塊狀經濟作為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著力點,逐步形成了“一鄉一業”或“幾鄉一品”的產業集群,民營企業依托塊狀經濟而成長,塊狀經濟因民營企業的發展而發展。紹興縣年產紡織面料20多億米,可以繞地球50多圈;嵊州市年產領帶3億條,產量已占國內的80%、世界的33%,被譽為世界領帶之都;“襪業之鄉”―――諸暨大唐鎮“萬臺織機響,天下一雙襪”,年產襪子90億雙,全球人均一雙還多;諸暨市的珍珠、五金,上虞市的傘業,新昌的醫藥都在國際、國內市場均占有極大的市場份額。2006年,全市38個特色塊狀經濟實現工業總產值2982.9億元、銷售收入2875.7億元、利稅275.6億元、出口交貨值521.9億元、技改投入164.3億元。其中銷售收入在100億元以上的塊狀經濟有7個:紹興縣的織造印染塊狀經濟749.1億元,化纖塊狀經濟156.5億元;諸暨市的五金制造業塊狀經濟330.1億元,襪業塊狀經濟240.1億元,織造業塊狀經濟222.1億元,鋁塑管材塊狀經濟162.5億元;嵊州市領帶塊狀經濟115.5億元。塊狀經濟已成為紹興打造成先進制造業基地的主陣地和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的主體力量。 專業市場的依托優勢 民營企業的快速崛起和迅速發展,在國內外市場上造就了紹興黃酒、化纖紡織、染料、化學藥品、塑料薄膜、機電產品及一些日用消費品等比較明顯的產業優勢,而且呈現工業、商業互動發展的態勢,各具特色、工貿結合的專業化產業區和市場互為依托。全市各類市場發展到379個,全年市場商品成交額超千億元。如紹興的輕紡民營企業依托的中國輕紡城年實現成交額301億元。目前紹興6個縣(市、區)中具有特色產業的塊狀經濟,相應形成了122個專業市場,極大部分的產品銷售依托相應的專業市場,基地和市場互為依托,共同發展。如紹興輕紡、嵊州領帶、諸暨襪業和店口五金、上虞精細化工和傘業等聞名遐邇的“基地+市場”區域特色。 地域上的人文優勢 千百年來,紹興形成了獨特的區域傳統文化,特別是越王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臥薪嘗膽”精神激勵和影響著紹興人民,紹興民營企業家秉承這一精神,形成了精明、理性、內斂、務實、不事張揚、穩扎穩打的風格,這是推動紹興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文化基因。正是這種臥薪嘗膽、奮發圖強、敢作敢為、創新創業的“膽劍精神”,與紹興人精明務實的性格與大氣開放的氣度的有機結合,續寫著新時期的“膽劍篇”。紹興人民特別是紹興的民營企業家發揚“堅忍不拔、奮發圖強、崇尚科學、務實創新”的紹興精神,不斷創新創業創大業、謀事干事干大事,是紹興民營經濟保持持續快速發展的內在基因。
下一篇:改革開放給紹興帶來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