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市場崛起的鄉鎮企業,是紹興市經濟的一大特色。 紹興傳統手工業項目繁多,歷史悠久,其中釀造、印染、錫箔和絲綢紡織等業,尤為發達。50年代中期,農村組織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同副業社和部分農業社一起,從事工副業生產,鄉鎮企業由此萌芽。1958年,中共中央號召人民公社大辦工業,全地區將一部分工副業企業轉為社、隊辦企業,又新辦一批社、隊企業,此為鄉鎮企業之前身。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社隊企業在曲折中緩慢發展。 70年代后期,社隊企業外部環境逐步改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社隊企業要有一個大發展。全地區各級黨委、政府,抓住大好時機,利用傳統優勢,制訂一系列鼓勵、扶持社隊企業發展的政策,加強社隊企業主管部門建設。1977年8月,成立紹興地區手工業社隊企業管理局。1979年12月,改設紹興地區社隊企業管理局。1983年10月,紹興撤地建市,設紹興市社隊企業管理局。1984年3月,社隊企業改名鄉鎮企業(包括區、鄉、鎮、街道、村、村民小組及個體、聯戶辦企業,下同),紹興市社隊企業管理局改名紹興市鄉鎮企業局,為紹興市人民政府職能部門,對鄉鎮企業履行指導、管理、協調和服務的職責。各縣(區)也相繼設立鄉鎮企業主管部門,區、鄉、(鎮、街道)設立工業辦公室或經濟委員會,對鄉鎮企業進行管理和服務。市場的需求、良好的基礎以及政策的扶持和組織的保證,使紹興市鄉鎮企業在短時間內異軍突起,迅速發展。1979至1986年,紹興地區鄉鎮企業產值平均每年遞增46.06%,1982年突破10億元,1984年達20億元,1985年為40億元。至1986年,全市鄉鎮企業產值64.62億元,比1978年增加20.71倍;利潤總額5.11億元,增加1009倍;固定資產原值12.25億元,增加11.85倍。此后,中共紹興市委、市人民政府,根據鄉鎮企業面臨的問題和國家實行治理整頓的政策,提出以科技進步為動力、內部管理為基礎、提高效益為中心的戰略轉軌思想,使全市鄉鎮企業在提高素質的基礎上,得到持續、穩定、協調發展。1987至1990年,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8.58億元,其中技術設備改造占69%;460只產品通過?。ú浚┘壱陨闲庐a品鑒定;8家企業升為國家二級企業,136家被企業評為部級、省級和市級先進企業。? 鄉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集體企業為主導,工業企業占大頭,輕紡工業為支柱,骨干企業挑重擔的特色。1990年,全市有村以上集體企業(指區、鄉、鎮、街道、村及村民小組辦企業,亦稱鄉村企業,下同)9339家,產值112.87億元(按1980年不變價),固定資產原值30.52億元,分別占全市鄉鎮企業相應項目的18.73%、87.58%和92.51%;有包括紡織、建材、機電等24個大行業的鄉鎮工業(含村以下個體聯戶企業,下同)企業25650家,產值116億元,固定資產原值30.37億元,分別占全市鄉鎮企業相應項目的51.45%、90.04%和92.04%;有棉、麻、毛、絲、化纖等紡、織、染、整配套的村以上紡織工業企業1746家,產值64.78億元,固定資產原值14億元,分別占全市鄉村企業相應項目的20.76%、63.17%和48.77%;有年產值超100萬元的鄉村工業企業1697家,產值96.2億元,固定資產原值22.16億元,分別占全市鄉村工業企業相應項目的20.17%、84.8%和77.17%;有年利稅超100萬元的鄉村企業213家,產值33.14億元,固定資產原值16.35億元,銷售稅金1.61億元,利潤總額2.57億元,分別占全市鄉村工業企業相應項目的2.28%、32.31%、56.94%、36.38%和67.23%。(見附表①鄉鎮企業概況表;②鄉鎮企業基本情況表)? 鄉鎮企業,貢獻于國家、造福于社會、致富于農民,對全市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產生巨大而深刻的影響。1990年,鄉鎮企業總產值占全市社會總產值56.83%,鄉鎮工業總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74.05%。1985至1990年,鄉鎮企業上交國家稅金23億元,占全市稅收收入67.85%。同期,鄉鎮工業企業發電82.9億度,占全市發電量55.98%;生產氮磷肥87217噸,占36.48%;中小農具1076萬件,占85.4%;布24.67億米,占85.83%;毛線143.11噸,占69.9%;呢絨2056萬米,占85.19%;服裝10279萬件,占76.41%;絲 織品22888萬米,占48.24%;水泥233萬噸,占59.13%;石灰485萬噸、磚134億塊、瓦17億片,均占100%。1979至1990年,鄉村企業提供農村文化、教育、社會福利等公益開支和補農、建農資金1395億元,其中直接用于補農、建農資金4.29億元。以此為基礎,全市建立了農業發展基金制度,建制鎮由11個增加到81個。同期,鄉鎮企業發放工資和下撥貼農資金,使農民得益累計57.83億元。1990年,鄉鎮企業職工712684人,占農村總勞動力的32.18%,職工人均工資1584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154元,其中27.04%來自鄉鎮企業。同年,全市有生產出口產品鄉村企業642家,比1985年增加6.83倍;14個大類、300多個品種規格的產品,通過20個口岸,銷往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產品銷售額14.08億元,增加40.92倍,占全市社會出口產品銷售額的508%,其中直接出口12.44億元,增加124倍。? 鄉鎮企
不做師爺了,都當老板了。
上一篇:紹興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
下一篇:安徽紡織品進出口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