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紡織品配額放開的第一年,紡織品出口企業本該面臨更多的發展機遇和空間。但歐美自5月份開始,對我國部分紡織品重新設限,今年卻成了紡織品出口最不平靜的一年。安徽省出口企業克服出口關稅調整、歐美重新設限、國內管理政策變化頻繁等多重壓力和困難,全年紡織服裝出口繼續保持平穩增勢,根據海關統計,2005年我省紡織服裝出口10.66億美元,同比增長16.05%,占全省出口總額的21%。
2005年安徽省紡織服裝出口呈現以下特點:
1、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服裝制成品出口5.37億美元,同比增長23.19%,占我省紡織服裝出口比重增長10個百分點。紡織紗線、面料等原料半成品出口5.29億美元,同比增長9.62%,;
2、出口主要市場增速較快。2005年我省紡織服裝對歐美兩大市場出口5.2億美元,同比增長2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其中對歐出口2.9億美元,同比增長39.15%。對美出口2.3億美元,同比增長14.07%。
3、生產型出口企業比重上升。全年生產企業出口2.61億美元,增長30%,比重上升至24%,比2004年增長4個百分點。
4、出口加工能力進一步提高。全省100臺機縫設備以上的企業達百家,年服裝加工能力超過1億件,月加工能力達961件。
2005年以來,為進一步確保安徽省紡織服裝出口持續穩定增長,安徽主要抓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1、著重加強貿易摩擦預警和政策業務培訓。針對今年紡織品形勢和管理政策變化頻繁的嚴峻形勢,先后組織7次累計400余家企業1500人參加的形勢分析及業務培訓會,同時在我廳網站開辟紡織品出口專欄,及時發布信息,指導企業做出切實有效的應對措施,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2、全力協助做好輸歐美紡織品招標工作。組織指導全省300余家紡織品出口企業對2006年輸歐美紡織品31個類別公開招標,我省中標規模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為我省明年對歐美設限紡織品出口贏得了更多的份額。預計2006年輸歐美31個類別可實現金額1.6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33%,凈增4000萬美元。
3、推動產業集群建設,加強工貿合作。針對我省出口、加工企業之間溝通甚少,合作不緊密的情況,我廳先后組織120家生產企業與主營外貿公司進行對接,推動馬鞍山、蕪湖、合肥等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的形成,加強外貿企業與生產基地的合作,形成合力,提升綜合競爭力,增強核心競爭力,為今后紡織品出口打下良好的產業基礎。
上一篇:改革開放給紹興帶來的變化
下一篇:未來在湖州哪里買房子比較好?